
时间:2023-07-07 08:03:33 来源:顶端新闻
我是曌露,欢迎来到【微语职场】!点击「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职业生涯规划、求职面试指导、创业副业建议、自律成长干货。
这段时间我正在放假,偶然间在深圳的求职群中看到一位00后直击灵魂深处的发问:月薪5000,但闲的发慌的工作,你们愿意做吗?
一时间激起千层浪,一向死气沉沉的求职群顿时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HR们和求职者们纷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资料图片)
其实,这样的话题之前也被讨论过,只不过当时的月薪是18000元。
不少过来人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认为超值!
但也有不少HR朋友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分析,觉得恐怖。
初入职场,我们常常追问自己:工作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非常能够理解应届生们的困惑,因为我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相差不是一点点,行业的进步和技术的迭代大多超越高校教育5—10年的光景,所以部分孩子毕业即失业,并不全是自身原因。
我渐渐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将张雪峰奉为,因为他无疑是给这群被关在信息茧房中的父母和考生带来了外界最新的信息,将信息差逐渐缩小,可是这些二手信息中大多经过了他的加工,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情绪传达,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谨慎使用,能够结合自身发展和兴趣爱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探讨工作的意义。我曾在后台收到这样一则提问,我的一位粉丝朋友刚跳槽到了一家初创型公司担任亚马逊运营,可是公司处于“野蛮发展”阶段,业务量都是呈指数爆炸式地追加,上班时间不规律,自己的导师根本没时间带教自己,一切都靠自学。
他不知道这样的公司,值不值得待下去?
01.到底要不要“走”?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在大幅度规避选择,希望可以诞生救世主,大手一挥为自己预测未来,给出最优解,并能为我们的选择“兜底”。只可惜,这样的救世主根本不存在,我们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于是,面对生命中的各种选项,“纠结”和“焦虑”就成了一种状态,令人头秃。
因为这中间的答案太多了——自己的底线是啥?我能忍受什么?领导画的大饼能吃到嘴吗?外面的世界精彩吗?我的人生会不会因为一次跳槽就被毁了?
最后的最后,只能交给情绪和天意。
干了这碗毒鸡汤,就觉得自己屹立天地间,无坚不摧,一定要走,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绪失落,又陷入自我怀疑,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不争就是争,我就是这么淡泊名利。
起起伏伏间,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02.衡量一份工作是否值得的标准有哪些(持续同一份工作的原因)?
跳槽是一种策略,更是一门学问。
包含了为什么一定要离职、该往哪里跳槽、如何跳槽以及如何通过跳槽实现个人目标的问题。
大致来说,我们持续同一份工作的原因或者说我们跳槽的动机,微语职场认为,不外乎3点:
钱。薪酬是否与面试谈薪时的一致;工资是否对得起工作内容;薪资是否全额按时发放等;
名。入职以后能给自己带来哪些资源,是平台优势还是职位优势?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助益?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得到同事和领导的尊重等等;
爽。对于90后和00后而言,工作爽度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份工作能让自己开心的程度。工作中是否遇到难缠的领导?是否要应付复杂的职场社交关系等等。
所以,跳槽有风险,跳槽需谨慎。
如果能够满足上述论述中的2点,曌露是不建议大家随意跳槽的,不过见仁见智,依据个人更重视哪些因素吧。
03.如何破局?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将逃离式是“走不走”改成追求式的“换不换”!
比如,你觉得在初创型公司做亚马逊运营没有意义,那去什么类型的公司会更好呢?想去规模化的大企业,那么部门主管是否会用心带我?公司的虾皮运营团队已经自成体系,我要不要转岗过去做虾皮运营呢?或者,给自己1年的试错期,让自己去体验3—4份工作,再做决定呢?个人存款能否给予支撑呢?
因此,当你把“走不走”改成“换不换”,你的思维会豁然开朗。
你会开始思考利益最大化、思考行业前景、思考职业规划、思考薪酬发展等等。
别小瞧这样的转换,很多人就是被困死在某种单一认知中,不停蹉跎打转,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没能突破职业瓶颈期。
我们的职业生涯本就不该一份工作接着一份工作拼,而是一段生涯的不断延续和迭代。
前面的职业经验会不断在日后的经历中复现,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所以,如果已经意识到自己是温水里的青蛙,到底该不该跳出去?
这个答案没有定论,因为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
也许温水会变成沸水,也许你旁边的锅是更大的油锅呢?
04.还有没有其他选项?
只要脑子不停想,办法总比问题多!这是我的座右铭,分享给屏幕前的你!
当你只有单一选项的时候,手捧着烫手的山芋,要么扔掉,要么忍着烫继续吃。但是,当你能够创造出新的职业选项,你自然会返回来思考价值,到底换不换?
我们都知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可是却没有人愿意真的花费时间寻找选项,包括最近爆火的志愿填报,不少人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拽着张雪峰,当真令人无法理解。
或者,有人宁愿躺平,你直接告诉我还能怎么办,不就好了?
为了逃避思考,为了逃避对自己负责,有的人愿意花大价钱,甚至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
那该怎么创造新的选项?
(1)和自己的同学联系一下,看看相同专业的大家都在搞什么,评估一下自己的状态是行业常态,还是真的就是自己稍逊一筹;
(2)和领导面谈一下,分析行业发展和自己真实的工作水平究竟如何,有哪些方面是值得注意和精进的?
(3)调研一下自己所在城市、省会城市和超一线城市,相同行业的发展现状,把自己的简历向外投递看看,多参加一些线上面试,了解行业前沿动态。
(4)每天拿出1—2个小时的时间,阅读专业书籍,不断精进自己。
……
最后你创造出来的选项也许是:我要跳槽、我要继续干、我干脆换行业、我要创业、我要考研、我要考公、我热爱生活但不爱工作……
结果也许不尽如人意,但你学会了如何了解社会,如何了解自己,如何独立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这些能力会在某个不经意之间救人于水火。
千万不要等到40岁才开始向内求索,给自己一次选择的机会,你将收获更强大的自己!
——END——
作者介绍:曌露,企业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助力职业晋升和职业发展,用冷静、专业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欢迎关注交流。文章原创确权,盗用必究!
标签: